杜晓雯老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教211班班主任,中共党员,曾获“十四五”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标兵荣誉,思想政治教育系荣获2022年度优良教风教研室;获2022年度“科技之星”优秀指导教师;带领思教211班部分同学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2023年)、第七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二等奖(2023年)、第四届全省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三等奖(2023年)、第六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2023年)第三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一等奖(2022年);多次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
杜晓雯同志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全心全意地带好每一个学生,通过三年的精心、爱心、潜心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她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她体会到了做一名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感。
一、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杜老师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在思教211班同学入学之初,她分别与学生交流,了解大家对未来四年的规划,通过自身的经验提醒同学们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不要等到毕业时,后悔莫及,只能回首叹息,告诉同学们莫负大学时光。杜老师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无小事,学生无小事,所以也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她每学期都会召开两次信息员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她了解到大家在学习上的困扰,帮助大家与任课教师沟通,并且也多次给大家讲解了关于如何找到在大学中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思教211的同学目前面临着升学或者就业的选择,她多次召开班会,组织考研经验分享会,与准备考研的同学进行交流,帮助同学们解答关于报考学校的选择、如何进行复习等;与准备就业的同学一对一沟通,帮助大家缓解压力的同时,提供一些就业经验供同学们参考。
二、做学业上的陪伴者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提高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杜晓雯老师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承担思教2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兴趣,每次教学前,都认真钻研教材,主动向老教师学习,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她积极推行教学改革,采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比如在群里诵读打卡、每周日晚自习进行研读分享,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诵读经典咏华章”的经典诵读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能力。这三年她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引导。面对成绩突出、实践能力突出的同学,她带领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第七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全省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三等奖、第六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第三届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评选一等奖,各种学生竞赛中都有思教211班级同学的身影,思教211班班长石帅魁同学获得了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他也荣获了吉林省优秀大学生称号。面对成绩后进的同学,她也经常给他们加油打气、鼓舞大家,尽量让大家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她积极鼓励班级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当中,思教211班级的同学们参与大创项目的比例达到了100%。她强调班级荣辱感的培养,始终本着“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的原则,关心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三、做生活中的好伙伴
班主任和班级同学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羁绊,师生之间不仅是单向的传授,更是双向的互动。杜老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待人真诚、与人为善。以博爱、平等、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她积极参与学生举办的校园活动,例如思教211班的于立嘉等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同学们,组织了“袖里藏花影,书香伴花行”的书籍与衣物的捐赠活动,杜老师得知后拿出家中的衣物和书籍,积极参与这场充满爱意的活动。尤其是在疫情封校期间,她每天逐个与学生沟通,帮助同学们放松心情;每天与寝室长侧面了解寝室同学的情况,得知有同学因为和其他同学产生摩擦有情绪波动,她与同学彻夜聊天,耐心陪伴与开解;在得知有感冒引起发烧的同学时,及时帮助学生与校医院取得联系获取药物;每隔几天她都会在班级群中给大家分享解压电影,帮助大家缓解压力。这三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她坚持以育人为己任,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