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拓宽学校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国际视野,激励大学生们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9 月 26 日下午,学校“犀园论坛”邀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生导师李玉敏教授作了题为“孤独的持久战:中国十四年抗战及其对全球秩序重塑的深远影响”的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现场观摩,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鑫主持。

李玉敏教授以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孤独”与“持久”为主线,结合详实史料、数据及历史图像,从三个维度展开报告。其一“孤独——世界局外人的苦熬(1931-1941)”,梳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国联调停失败、西方绥靖下,中国孤军抗战历程,剖析中国战场牵制日军、阻挠 “北进” 战略、延缓太平洋战争的价值;其二“持久战——从世界边缘走向舞台中央(1941-1945)”,聚焦中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借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与开罗会议等确立大国地位,阐述驼峰航线等国际援助的意义;其三 “深远影响——对战后全球秩序的重塑”,从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等五方面揭示抗战对全球秩序的重塑作用。报告结尾抛出相关深刻问题,引发师生思考。
此次报告立足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宏大历史叙事,不仅深化了听众对中国抗战 “孤独坚守” 与 “持久抗争” 双重属性的理解,更让大家清晰认识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为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视角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报告紧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历史教育与理想信念培育需求,通过鲜活的历史案例与深刻的价值阐释,引导学生从抗战历史中感悟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爱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意义。
来源: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杨佳明
复审:徐华良
终审:张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