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依据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工作要求和学院工作计划,学院各教研室于2025年4月14日至17日分别开展“教学痛点与对策”研讨会。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立足教育学原理,系统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凝练出三大教学痛点:一是课程内容的时效性要求与教师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之间的矛盾;二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知识内化效果之间的矛盾;三是教师授课话语风格与课堂教学实效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痛点问题,教研室创新性提出“三个下功夫”的解决方案:要求教师在夯实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方面下“笨功夫”;在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方面下“灵功夫”;在改进话语风格、提升表达艺术方面下“巧功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们针对教学内容理论性、学生理解存在挑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过程考核不足、个性化指导缺失等教学痛点,提出如下解决对策:重构教学内容,充分应用可视化教学工具,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等。希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重构课堂生态,提升原理课教学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们主要就“四史“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如何处理教学重难点、如何处理“纲要”课与“四史”课交叉重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们纷纷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如何讲好思政课、如何讲透理论观点、如何讲深现实热点等问题开展研讨。通过本次教学集中研讨,大家深刻认识到,上好思政课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关注社会问题、还要丰富教学方法、更要关切学生需求,使思想与时代、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进思政课教学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室教师们为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深入剖析教学现状,总结出目前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等教学痛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改进策略:一是丰富教学方法,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本学期“博物馆里的中国”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三是优化课程内容,增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使课程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各教研室研讨活动成果丰硕,不仅精准把脉了当前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各教研室将把这些对策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并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和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学院将以“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杨佳明
复审:张 瑀
终审:张学亮